盧勝彥文集第273冊《 禪機對禪機 》心花朵朵開 禪機對禪機(序)


有一位英國牛津大學佛教研究所的理察教授與台灣的姚玉霜教授,雙雙來訪。
這位理察教授專長是「巴利文」、「梵文」、「原始佛教」、「小乘佛教」。 
在訪問中,理察教授的理念是: 
一、佛陀是思想家。 
二、阿羅漢就是佛。 
三、開悟就是解脱。
對於第一點,我的看法與理察教授是一致的,佛陀從思維開始。
當然是思想家。 
但佛陀更注重實踐。 
(佛陀的一生並無開創宗派的思維)
對於第二點,我有一點意見。 
我們常常提起的四聖界,即是: 
阿羅漢——修苦集滅道。四聖諦法。 
緣覺——獨自覺醒。十二因緣法。 
菩薩——修六度。 
佛——覺行圓滿。
理察教授認為阿羅漢即是佛,我如此認為,阿羅漢,畢竟是「自了漢」。
菩薩當然重視「自」,先「自了」再「他」,也就是自覺覺他。
這裡有「次第」的問題。
以密教來說,生起次第圓滿,圓滿次第圓滿,這才是佛。
所以,阿羅漢即是佛陀,我不同意。
對於第三點,理察教授說,開悟就是解脫,我也不苟同。
我認為,修行次第很重要: 
資糧道。 
加行道。 
見道。 
修道。 
究竟道。 
而開悟是在「見道」的層次而已。
既然開悟了,就要「修道」,也就是開悟了,就要實踐它。
一直到了究竟,才算解脱。
開悟只能算「理」的開悟。尚未脫離一切的束縛而得自在。
我有很多的開悟弟子,但尚未能完全脫離束縛。
他們雖開悟。
但,尚未修「空」、「無相」、「無願」之三種禪定。
所以,並未解脱。
真正的解脫是: 觀照常明。 
通達無礙。 
金剛經有二偈,是大口訣:
一切有為法。 
如夢幻泡影。 
如露亦如電。 
應作如是觀。
又: 
無我相。 
無人相。 
無眾生相。 
無壽者相。
(我寫禪機對禪機,是印證此二大口訣的。祝開卷有益)
蓮生活佛·盧勝彥Sheng-yen Lu
17102 NE 40th CT 
REDMOND WA 98052
U.S. A.